勞力士 Explorer 象徵住勞力士同探險世界的不解之緣。1930 年代,品牌曾多次為喜馬拉雅山探險活動配備 Oyster 腕錶。在這種開拓的精神驅使下,勞力士以世界為實驗室,在真實的環境下測試腕錶性能,不斷提升勞力士腕錶的品質。探險家們提供的意見對勞力士腕錶的持續精進產生了直接影響,促使腕錶更加精準堅固。
接下來,小編將會介紹 Explorer 6 個重要的時期
1. 1953 年
1953 年 5 月 29 日,艾德蒙‧希拉里爵士(Sir Edmund Hillary)和丹星‧諾基(Tenzing Norgay)首次登上海拔 8,848 米的珠穆朗瑪峰。當時的英國探險隊各隊員均佩戴了 Oyster Perpetual 腕錶,而這兩位成員的探險壯舉更為勞力士時計贏得了更為廣泛的聲譽,勞力士為慶祝和紀念首次成功登上世界最高峰,征峰同年正式推出 Explorer 錶款,型號為 6350,直徑 36mm,配蠔式鋼帶。錶面 12 時位置寫有「EXPLORER」字樣,元祖錶用上蜂巢(honeycomb)錶盤,配「Benz」針。當然,錶面可見今天依然是經典的阿拉伯數字「369」,而當時所用的字體風格亦較為古典,使用的機芯,更調校達天文台級別,以頌揚探險家勇敢無畏,堅韌不拔的精神。
2. 1955 年
之後到了 1955 年,機芯改用天文台級別的 1030 型號,這是勞力士首枚完全自家設計及製造的機芯。1955 年推出的 6610, 錶盤改用了俗稱「嚦架面」的 Gilt Dial,是舊裝勞力士迷的至愛。而在 60 多年前,Explorer 近乎完美的線條比例與錶面佈局便已經定下來。
3. 1963 年
1963 年推出的 1016 可說 Explorer 中最著名的型號,市價往往十萬起跳,當中 369 這三個數字,其字體呈粗厚狀,稱 Mega Fat Font,即肥仔字,形象突出之餘,稱之為 Mark 1(MK1)。腕錶的機芯再改進為 1560 機芯,防水能力亦達到 100 米。另外比較大的改變,是錶盤的夜光物料由 Radium 鐳改為 Tritium 氚。有趣是由於Tritium 氚元素會令啞黑色的 Matte 錶盤變色,因而增加珍藏腕錶的趣味性。
4. 1989 年
1989 年 14270 面世,大家習慣把這時期後的Explorer稱為現代版,腕錶換上啞光黑色錶盤( Matte dial),「369」字體風格也走向當代藝術風格,並開始採用鑲嵌式時標,在白金時標填上夜光材料。另一大改動是以藍寶石水晶玻璃鏡面取代之前的膠的鏡面,令腕錶得到更堅固的保護,唯一不變的是 36mm 的錶殼直徑。 14270 搭載的是 3000 機芯。
到了 2001 年推出的 114270 則換上 3130 機芯,外表基本上難找到分別,只是時刻稍稍粗了,較大改動是以 Super-LumiNova 取代 Tritium 氚,因而「T SWISS T<25」也改為「SWISS MADE」,英文字中間還加設一個防偽冒的皇冠標誌。
此至,現代 Explorer 大致定型,但簡練的設計精髓不改。 順帶一提,男神木村拓哉於九十年代的經典日劇《戀愛世紀》(Love Generation)中所戴的手錶就是 14270,當年他的衣著佩飾都是潮流指標,經木村一戴,Explorer 一度大受追捧。到 10 多年後的《律政英雄 2》(HERO 2),木村又再拿出這款 Explorer 戴在腕上。
5. 2010 年
2010 年可說是 Explorer 的歷史分水嶺,勞力士一下子將 Rolex Explorer 214270,錶殼直徑由 36mm 增大至 39mm,以迎合現代腕錶的尺寸。為視覺平衡起見把「EXPLORER」字樣由 12 點 下移至 6 點。當時較具爭議的,其一是移走了「369」的夜光塗層,其二是錶殼增大,但指針沒有按比列變大。
直至2016年,Explorer 214270 Mark II 才把以上爭議改善,
經過微調,指針略為變大,改善閱時度及整體比例,經典「369」數字又再度覆上夜光塗層。腕錶搭載最新的 3132 自動上鏈機芯,每天平均誤差為正負兩秒內!
6. 2021 年
最後,現役的 Explorer 124270 為 2021 年最新版本,尺寸回歸 36mm 的錶殼,配上最新的 3230 自動上鏈機芯,每天平均誤差為正負兩秒內,帶來 70 小時的動力,技術層面已相當出色。
小編覺得現在的 Explorer,錶面尺寸的呈現不再一味追求大,而是還原基本步回到 36mm 設定, 結合最新製錶技術,跟黑色錶面一起成為最經典、且永不過時的的腕錶。
*圖片擷取自網絡
如欲查詢更多資訊,可到 CONTACT 聯絡我們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