腕錶運作時間久了會造成的誤差值,以每天86400秒來算,每天誤差50、60 秒,已經是極小的誤差數值;但是累積一週、一個月的時間下來,已經無法稱之為精準的計時工具。因此必須透過可調整走時快慢的零件,將機芯的準確度控制在一定的範圍。所以IWC創辦人Florentine A.Jones在1872年時打造品牌首款自製機芯Jones Caliber瓊斯機芯時,配備品牌的快慢針裝置發明,因此快慢針又名瓊斯針。IWC發明的瓊斯針是比一般快慢針要長三倍的延長式快慢針,從平衡輪夾板上延伸至四分之三主夾板上。
快慢針的長度會造成什麼影響嗎?由於尾端與前端的快慢針,長度比例差距越大,微調的精密度也就越高。因此,IWC當年推出的懷錶機芯,其尾端快慢針更是長的驚人。誕生在懷錶時代的瓊斯針,在機械腕錶成為主流鐘錶歷史中並沒有被IWC所遺忘甚至取代,1930年IWC更直接把其運用在葡萄牙腕錶系列,也繼續出現在98000系列機芯中。
Comments